产后**底下降的规律(**底下降的过程)

孕诚育儿网 · 2024-03-02 18:11:47 · 240人浏览

产后**底下降的规律(**底下降的过程)

一般在怀孕过程中,孕妇的**会逐渐变大,其中宫高是一项很重要的数据,当胎儿分娩后,**底会慢慢下降,**底下降速度和宝妈自身**的恢复情况有关系,整个过程分为4个周期,宝妈可以进行对照,并判断自己**恢复情况。

产后**底下降的规律

宝妈在产褥期,身体各器官会逐渐恢复,尤其是**的变化较大,女性**恢复到没怀孕之前的状态叫做**复旧。一般胎盘娩出以后,**体会迅速缩小,重量大概10g左右,此后**底高度以每天下降1至2cm的速度逐渐回缩。到产后6周以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7至8cm,重量大概是50g。随着**体回缩,产妇会觉得下腹部有阵痛的症状,在疼痛时腹部会触到一个硬块,一般这就是收缩的**,在产妇哺乳时会比较明显。

大部分宝妈都知道,在哺乳时可以加速**复旧,有利于女性身体的康复。产后**底下降高度变化有规律,产后**底下降一厘米,在产后第7天,女性可在耻骨联合上触及宫底。在产后第10天,腹部不能扪及宫底,在产后6周,**恢复到没有怀孕时的大小。**复旧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发现有**肌壁间肌瘤,需要使用**收缩剂。如果治疗数天没有明显效果,并且**仍然持续出血,需要考虑切除**或者是做**动脉栓塞。

如果女性患者**底下降恢复期间,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且量在增多、还伴随着腰痛和下腹坠胀等症状,做妇科检查发现,**比正常产褥期大并且软,还会有轻度压痛,存在宫颈口未关闭等阳性体征,可初步诊断。如果恶露干净20天以后,又出现**出血,这是正常月经,有需要的话,可以进行诊断性刮宫,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以便确诊。

产后**底下降的过程

产后**底会进一步下降,一般来说,产后六周左右女性**可恢复正常。那么产后**底下降的主要过程助孕括产后三天、产后一周、产后二周、产后四周,宫底高度下降程度和位置,具体内容如下:

1、产后三天

一般来说,女性**底每天会下降一厘米左右,在产后第1天,**底下降位置大概会平肚脐,然后每天开始下降,在产后3天,**底下降位置通常在女性耻骨联合与脐之间;

2、产后一周

产后一周**可能会缩小到大概怀孕12周时的大小,并且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在产后7天,**的宫底会在宝妈耻骨联合上方,此时宝妈需要放松心情,不必过于担心,在产后需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还需要注意观察**出血的情况;

3、产后二周

通常在产后10天-2周,女性**会降至骨盆腔内,在医院做腹部检查也扪不到宫底。到第10天左右,**会下降到盆腔,并且在腹部用手触摸不到,如果发现腹部有硬块,那就是**了,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女性不必过于担心;

4、产后四周

一般情况下,产后28天时**的大小比未怀孕时稍微大些,其实产后**恢复的大小是相对的,因为不同女性产后**恢复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只要**收缩,恶露排出正常基本上没多大关系。

如果女性是顺产,此后每天下降1至2cm,而产后7天大致在耻骨联合上方2-3横指位置,在产后10天**底下降到进入骨盆,在耻骨联合上方就扪不到了。还有剖宫产的**复旧比顺产要稍慢一点,在月子期间,宝妈可以让宝宝多吮吸奶水,促进**收缩恢复,在产褥期四十二天以后,可以到医院做个彩超复查一下**恢复情况。

通常情况下,女性产后6-8周,**可以恢复到正常大小。在平时需要放松心情,不用过于担心产后后遗症,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于劳累,还需要注意观察**出血的情况,多吃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生冷、辛辣、**性的食物,并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

孕妇分娩以后,女性**就会迅速缩小,一般来说孕妇产后**底上降是有规律的,首先女性**底每天会上降一厘米左右,其次女性**恢复到没怀孕的状态,也叫做**复旧,大概需要42天的时间。到产后6周以后,**可以恢复到正常大小,不同女性**恢复大小并不一样,可以到医院做彩超复查**恢复情况。

关于产后**底下降的规律(**底下降的过程)相关内容网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有其它试管婴儿相关问题,欢迎大家关注试管婴儿专栏。

各省市试管婴儿攻略
广州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香港
澳门 河南 安徽
福建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云南
浙江 台湾 广东
广西 内蒙古 宁夏
西藏 新疆 海外

相关阅读

展开

推荐阅读

推荐标签

相关知识

友情链接

ivf

pgs

news

Copyright © 2018-2024   Powered By 孕诚育儿网  备案号:粤ICP备2024034706号

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